鬼故事: 鬼道姑
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06:48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唐朝武周年间,那是一个风云变幻、文化璀璨的时代。书生韩又观,自幼便心怀壮志,立志通过科举步入仕途,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。为了能心无旁骛地清静读书,他带着忠心耿耿的书童,四处寻觅一处安宁之所。最终,他们在山脚下发现了一座小院。

这座小院原本是退养的金主簿用来安享晚年的。想当年,金主簿在官场兢兢业业,为朝廷效力多年。退休后,他本想在此处悠然度日。然而,金主簿死后,他的家人嫌弃这里路途遥远,位置过于偏僻,交通不便,生活诸多不便,便将其闲置在此。韩又观听闻此消息后,以极低的价钱将其租了下来。

这一天晚上,万籁俱寂,韩又观正在那烛光摇曳的房间里挑灯夜读。屋内,书籍堆积如山,散发着淡淡的墨香。忽然,一阵轻柔的诵读声打破了夜的宁静,从院墙外悠悠传来。仔细一听,那辞藻华丽无比,犹如繁星璀璨,定是出自一位才华横溢之人。韩又观心中暗想:深更半夜里,谁家女子如此有雅兴呢?带着满心的好奇,他轻轻推开门,走了出去。

韩又观搬来一架陈旧的梯子,小心翼翼地趴在墙头上探看。只见不远处,在一片繁茂的野花丛边,站着一名女道士。皎洁的月光如水般洒在她的身上,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,更增添了几分仙气。韩又观禁不住喝彩道:“仙姑好有雅兴,吟诵的是谁家的诗词,小生从来没有听过。”

女道士闻声缓缓转过脸来,那一瞬间,韩又观被彻底惊呆了。好一张俏丽无双的脸庞,眉如远黛,目若秋水,肌肤如雪,在月光的映衬下,令人目眩神迷。只听女道士轻声说道:“我吟诵的是道家青词,你没有听过,不足为奇。”韩又观顿感自己的见识浅薄,赶忙邀请说:“仙姑何不移步过来,品茗长谈?”女道士仰头看看天色,说道:“子时已尽,我就不过来了,就在此闲话片刻。”于是移步到墙边,仰着头和韩又观闲聊起来。

原来,女道士是山顶道观的,法号一绝。她在道观中修行已久,平日里严守清规戒律。这一晚,见月色明亮如水,如水的月华勾起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,一时按捺不住,偷跑下山闲逛。一绝的眼里似乎罩着一层水气,那迷蒙的眼神,让韩又观心旌荡漾。他好几次想表达爱慕之意,可是,话到嘴边,又咽了回去。他深知,自己与女道士身份有别,不可唐突。

过了小半个时辰,一绝说道:“时辰不早了,我要回道观去了。”韩又观满脸的依依不舍,说道:“这就走了吗?再聊一会儿吧。”一绝走了几步,回头妩媚一笑说:“我明晚子时再来,你在花丛边等着我。”韩又观被她的妩媚击中,心神激荡,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,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。

第二天一整天,韩又观的脑海里总是浮现一绝的身影。那绝美的容颜、温柔的声音,如同挥之不去的幻影。他觉得日头行走的太慢,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如此漫长,盼望着天早一点黑下来。吃过晚饭后,书童在隔壁房间里睡了,韩又观迫不及待地打开门,来到野花丛边等着。

此时时间尚早,他在花丛边不断地徘徊,心中犹如揣了一只小兔子,激动不已。子时刚到,就见山路上走来一绝,她身姿轻盈,仿佛乘风而来,瞬间就到了眼前,娇笑着说:“公子果然守时,让你久等了。”说罢,伸手过来搂着他,嘴唇凑了上来。

韩又观先是一阵惊喜,可随即疑惑她如飞而来,不像正常人。到了近前才发现她走路脚不沾地,心里一惊,只有鬼魂才会走路脚不沾地。等到他醒悟过来,一绝已经搂住了他。他使劲一推,挣脱了一绝的搂抱,拔腿就跑。才跑了几步,身子就被一绝拉了回来,狞笑着说:“来不及了,你跑不掉的。”她猛地仰头,发出一声张狂的大笑,那笑声中饱含着无尽的愤恨,咬牙切齿地说:“我要杀尽天下好色的书生!”她的眼神中喷射出怒火,仿佛要将世间所有的轻薄之徒焚烧殆尽。然后,她低下头,如饿虎扑食般含住韩又观的嘴唇。

韩又观瞬间觉得胸口一股热气被迅猛地吸了出来,那感觉犹如生命的源泉在被无情地掠夺。他惊慌失措,挥舞着双手,不停地挣扎,妄图挣脱这可怕的束缚。他的脸色变得煞白,双眼充满了恐惧,眼看就要气绝身亡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传来一声急切的呼喊:“公子,你在干什么?”原来,书童起夜,发现书房里亮着灯,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。往常这个时候,书房应该是一片漆黑寂静的。他探头一看,韩又观竟然不在屋里。他的心猛地一紧,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。他发现院门虚掩着,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出来寻找。

当他走到一丛野花旁时,看见韩又观站在那里,挥舞着双手摇头晃脑的,似乎在跳舞。书童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,禁不住询问起来。

然而,话音刚落,一绝竟然消失不见了,韩又观像失去了支撑的稻草人,直挺挺地倒在地上,不停地抽搐着。他的身体颤抖着,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折磨。

书童被眼前的一幕吓得脸色苍白,他赶紧将韩又观搀扶进屋。屋内弥漫着紧张和恐惧的气氛,书童手忙脚乱地敖了一碗姜汤,小心翼翼地灌给他服下。

大约一盏茶的功夫,韩又观终于缓了过来。不过,他的脸色蜡黄,毫无血色,就像一张被揉皱的黄纸。他的精神也极为不佳,眼神呆滞,仿佛灵魂出窍一般。

经过了两天漫长的煎熬,韩又观才逐渐恢复正常。他坐在床上,神情疲惫,询问书童:“你从来不起夜的,为何那一晚起夜呢?”书童挠着头,一脸迷茫地说:“我也不知道为何,忽然内急起来。”韩又观点点头,若有所思,心中暗自揣测着这其中的蹊跷。

过了一会儿,韩又观对书童说:“你陪我去道观一趟吧。”书童虽然心中不解,但还是顺从地跟着韩又观前往道观。

到了道观,韩又观怀着敬畏之心拜见主持师太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焦虑和疑惑,急切地询问起一绝女道士来。

师太大惊失色,眉头紧皱,问道:“敢问公子是一绝什么人?她已经不在人世两三年了。”韩又观深吸一口气,平复了一下心情,把遇见一绝的鬼魂的事情详细地讲述了一遍。

师太听完,叹息一声说:“想不到她还放不下,做了鬼魂还没有平息报复之心。”

原来,一绝虽然出家当了道士,却正值青春年少,如花似玉的年纪。她的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渴望,终究耐不住道观的寂寞清苦。

有一次,一位来道观游玩的秦姓书生偶然遇见了她。那书生风度翩翩,巧舌如簧,很快便赢得了一绝的芳心。他们偷偷地好上了,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之中。

但是,那秦姓书生品德不佳,只是贪图一时的欢愉,始乱终弃。得手后,他无情地抛弃了一绝,如同丢弃一件破旧的衣裳。

一绝无法承受这巨大的打击,心灰意冷,想不开,毅然跳入深涧里殉情了。

后来,那秦姓书生在一个深夜暴毙,据说被一绝索了魂,也算是报仇雪恨了。

讲到这里,师太再次叹息说:“她已经报了仇,为何怨气不消,还要杀尽天下好色的书生呢?”她又抬头对韩又观说:“这也怪你,你如不生淫心,她又如何能得手呢?”韩又观红着脸,羞愧地低下了头,说:“师太教训的是,我这就搬走。”

师太笑着说:“青春年少,情有可原,你也不必搬走了,我收了一绝的魂魄吧,以免她继续害人。”

说罢,她带着韩又观来到一绝的墓地。墓地周围杂草丛生,显得格外荒凉。韩又观站在坟墓前,恭恭敬敬地拜了拜,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敬畏。

师太神色凝重地拿出一个精致的瓷瓶,口中念念有词,那声音仿佛来自远古的咒语,神秘而又令人敬畏。刹那间,一股青烟从那阴森的坟墓里缓缓飘出,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,轻盈地钻进了瓷瓶之中。瓷瓶瞬间闪着奇异的光亮,透过那光芒,能够清晰地看见一绝孤独地站在瓶壁边,她的眼睛痴痴地望着外面,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幽怨,仿佛在诉说着命运的不公。

韩又观一脸落寞,眉头紧锁,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和疑惑说道:“师太,难道真的要将她永远地关在这狭小的瓷瓶里吗?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?”师太轻轻叹息一声,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悲悯,缓缓说道:“不,等到她阳寿尽了,自然会把她放出来去投胎转世。这是命中注定,不可违背的天理。”韩又观听后,深深地叹息一声,那叹息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,显得格外凄凉。随后,他迈着沉重的步伐,缓缓地下山去了。

为了报答书童的救命之恩,韩又观毅然决定不让他再当书童了,而是亲自教他读书识字。这个书童身世极为可怜,父母双亡,在这世上孤苦伶仃,无依无靠,是个可怜的孤儿。他的堂叔狠心将他卖给了韩又观当了书童。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书童在读书方面极具天赋,擅长读书,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惊人本领。

韩又观心怀壮志,一心想要考取功名,奈何命运弄人,他参加了两次考试,都名落孙山。心灰意冷之下,便闲居在家。好在他家境优渥,衣食无忧,每日陪伴着妻儿,享受着天伦之乐,倒也逍遥快活,忘却了尘世的烦恼。

至于那书童,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赋,后来竟然中了进士,得以留在朝中为官。他在官场上兢兢业业,步步为营,最终官至四品,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。

做人不可起淫心,淫心生,邪气来。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。还好书童是韩又观的贵人,在关键时刻无意中救了他一命。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奇妙安排,让人感叹世事无常,因果循环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多少英雄豪杰因一时的放纵而身败名裂,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坚守正道而名垂青史。在社会的大舞台上,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往往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走向。而在文化的传承中,这种对于道德和正义的追求,始终是不变的主题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砥砺前行。